Vitalik 在 Eth.cc 開玩笑到「 以太坊是否不再需要分片 ? 」 Polynya 表示贊同

本文重點在討論,為什麼以太坊社區活躍成員 Polynya 認為 Vitalik 在 ETH.cc 大會上提到「 不需要 Danksharding 」的玩笑可以是真的? 因為 Proto-Danksharding 相對更容易實現,雖有一些對於節點要求上的妥協,但似乎尚可接受

Vitalik 在 Eth.cc 開玩笑到「 以太坊是否不再需要分片 ?  」 Polynya 表示贊同

source : 【英文】以太坊是不是「不再需要分片」? - ChainFeeds

本文重點在討論,為什麼以太坊社區活躍成員 Polynya 認為 Vitalik 在 ETH.cc 大會上提到「 不需要 Danksharding 」的玩笑可以是真的?因為 Proto-Danksharding 相對更容易實現,雖然有一些對於節點要求上的妥協,但在硬體、頻寬快速成長的情況下,這些成本似乎尚可接受?

並不是真的不需要分片啊,而是另一個類似分片技術,但在開發週期及難度下權衡的另一種過渡方案

恩... 還有很多地方,自己也還不是理很清楚,算是逼自己要看懂技術文章的一個小嘗試,真心佩服能夠 10 分鐘看完並快速總結重點的人


polynya 是什麼樣的人?觀點值得參考嗎 ?

  • polynya 是以太坊社區的活躍成員,對他認識不深,但看到關於 Ethereun 網站上關於 Sharding 介紹有他的文章連結、歷史推文中更是常分享 Ethereum 相關知識和技術文章,會是我願意花時間學習且比較信任的資訊源頭
polynya (@apolynya) / Twitter

Danksharding 是什麼階段的技術?

以太坊完成 The merge 升級轉為 PoS 之後,為了向下個階段 [[The Surge]] Sharding 擴容的重要升級,由以太坊發布的 [[Danksharding]] 分片提案。不單只是提供更多區塊空間而已,而驗證 Blobs 是否可用,只做數據的存儲

什麼是 Blob ?

Blob 在程式的定義中,常見被解釋用於大檔案的切割及分片上傳的特殊檔案類型

File 對象是特殊類型的 Blob,且可以用在任意的 Blob 類型的上下文中。所以針對大文件傳輸的場景,我們可以使用 slice 方法對大文件進行切割,然後分片進行上傳

特意將該升級命名為 Danksharding ,是避免混淆大多數人仍認為,「 分片 」就僅是分出一條處理其他交易的新鏈

現在的還有 KOL 在討論「 去中心化 」和「 吞吐量 」之間的權衡,這是有點過時的思維。因為隨著技術大佬們對 Rollup 的概念認識越深,越能了解其能夠達到接近無限拓展的可能性

所以 "可能" 的方向是,幾乎所有的交易、應用將會直接在最受歡迎的 [[Rollup]] 上,以太坊只做數據的 "存儲"

這邊應該還有點難理解,如果你熟悉 [[BitTorrent]] 的概念應該一下就能懂了。

  • BT 文件即使如此分散,但傳輸速度確很快,這是因為它旨負責存儲
  • 更白話的就是,一個 DEX 只建立 #[[Arbitrum]] 之上,而不直接建立在 #Ethereum 。但因為 [[Rollup]] 特性,仍確保了 #DEX 數據的安全性是和主網共享

reference : https://www.defidaonews.com/article/6727438


大概知道 Danksharding 是下個階段的擴容方案
所以 Proto-Danksharding 又是個什麼玩意 ?

Proto-Danksharding 提出的背景在於,雖然 Rollup 方案對比以太坊主鏈而言顯著降低了交易費用,但還沒有到足夠低的理想程度 ( Arbitrum 就是一次案例 )

要再更降低交易費用、又確保安全性、就得等到 Rollup 和 Sharding 的整合,但這項任務更是艱具,可能離實施依舊遙遙無期

Proto-Danksharding 便是一個變通的提案,能儘早使以太坊有顯著改善 ( 降低交易費用同時確保安全性 ) 但又沒有 #Danksharding 那般困難

Proto-Danksharding 引用了新的交易格式「 Blob-carrying Transactions 」。如果舊交易是 X 好了,引入 Proto-Danksharing 就像是 X + Blob 數據塊。因此可挾帶的數據更多,意即有更大的區塊空間

缺點在於,大區塊的數據會不斷累加,導致節點的硬碟空間要求長期會隨之增加 ( 估計一年 2.5T,當前全網為 986GB )

因此 [[Proto-Danksharding]] 設置一段時間,在此後對 Blob 數據做刪除,其它用戶或協議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對該 Blob 數據備份

好,這邊我們重新整理下

  • Proto-Danksharding 引入新的交易格式 Blob,增加區塊空間
  • 區塊空間增加,長期累計會對以太坊節點造成負擔
  • 設定資料存儲時間,例:超過 30 天則刪除 Blob 這個大區塊帶來的更多資料
  • 這段時間內,其他用戶或協議可以對 Blob ( 待刪除 ) 的檔案備份

問題來了,誰有動力來備份這些數據呢 ? vitalik buterin 提出

  1. 針對應用的協議( Rollup )。它們可以要求節點存儲與應用相關的歷史數據,如果歷史數據丟失,會對這部分應用造成風險,因此它們有動力去做存儲
  2. BitTorrent;
  3. 以太坊的 Portal Network,這是一個提供對協議的輕量級訪問的平台
  4. 區塊鏈瀏覽器、API 提供者或者其他數據服務商;
  5. 個人愛好者或者從事數據分析的學者;
  6. The Graph 等第三方索引協議。

reference : IOSG Weekly Brief |合并在即:详解以太坊最新技术路线 #133


為什麼 Danksharding 或許能取消 ?

透過 ChainFeeds 上了解 Jiawei 對該文章的解讀及觀點

Jiawei tldr

Proto-Danksharding 已足夠滿足擴容需求,或許真的不需要引入更複雜的 Danksharding ( 盡管它比原分片方案已經簡化了許多 )

為了適應「大區塊」,Danksharding 引入的數據可用性抽樣主要是為了降低節點的負擔,從而接連引出了 糾刪碼 和 KZG承諾 兩項技術。但.. 或許節點負擔並沒有那麼大呢?

EIP-4844 [[Proto-Danksharding]] 引入後的節點成本增加 8 Mbps and 200 GB hard drive ,在一個 5G 網路、千兆光纖纜線、30TB 硬盤將到來的世界,這點增加似乎尚可接受?而當前運行以太坊 Full node 的硬體需求是 ~1 TB SSD

或許不需要直接取消 #Danksharding 而是延緩實施,畢竟以太坊人員,是唯一在建立 不需要在數據可用性上妥協的 Layer 的團隊。同時能花費數年針對該技術進行測試,直致完善後上線


Jiawei : 這些設計都是「 安全、速度、成本 」間的利弊權衡。沒必要把所有事情做到極致:比如 0.01 美元和0.001美元的交易費,雖然差了10倍,但用戶感知並非天差地別 - tweet

提供兩種選項是很合理的,以 #Arbitrum 為例子 : 關注安全性的話可以選擇 One;對成本敏感、大量鏈上活動的應用可以選擇 Nova


Reference